中医验方偏方锦集网专注于中医验方、单方、经方及民间偏方和中医医案的搜集与整理,仅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中医验方偏方锦集
专注于中医验方、偏方及中医医案的整理与分享

眩晕合剂治疗眩晕

时间 :2025-10-18 作者 :于昌贵 来源:验方偏方锦集 浏览 : 分类 :神经内科医案
本组60例患者,显效(治疗后症状控制或基本控制,复发较前明显减轻,时间向后推迟,本身症状消失60%以上)35例,占58.3%,有效(治疗后症状部分控制或减轻,复发时症状较服药前有所好转)20例,占33.3%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用药途中改用其他药物)5例,占8.3%总有效率达91.6%

  我们自1982年10月~1983年7月运用中医验方眩晕合剂治疗60例眩晕患者,疗效尚好,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44例;年龄21岁~76岁,其中21岁~30岁者14例,31岁~40岁者15例,41岁~50岁者17例,51岁~70岁者11例,71岁以上者3例,60例患者均具有眩晕症状,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5例,颈椎病3例,美尼尔氏综合征8例,脑动脉硬化4例,贫血3例,其他28例。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单独服用眩晕合剂,药物组成:泽泻10克,白术6克,茯苓6克,陈皮4克,法夏6克,女贞子7克,旱莲草7克,菊花7克,牛膝4克,益智仁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去渣,兑后,分2次早晚服,3天为一疗程(此药现临桂制药厂已制成冲剂和片剂)。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显效(治疗后症状控制或基本控制,复发较前明显减轻,时间向后推迟,本身症状消失60%以上)35例,占58.3%,有效(治疗后症状部分控制或减轻,复发时症状较服药前有所好转)20例,占33.3%;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用药途中改用其他药物)5例,占8.3%,总有效率达91.6%。从有效病例来看,疗效最快者为服3剂而见效,最慢服2个疗程才见效果。

典型病例

  张XX,男,66岁,1982年11月6日初诊,患者自述类昏反复发作7年余,发作时如坐舟车,头昏眼花,不能站立,眼眠发紧,胸闷气短,有压迫感,恶心呕吐,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盗汗,有时口苦,饮食欠佳,乏力,二便正常,脉弦细,舌质红、苔薄黄,血压140/100毫米汞柱。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病”。辨证,肝肾不足,阴精亏损,阴虚火旺,精亏髓空,而致眩晕,治宜补养肝肾,予眩晕合剂3剂,每日1剂,早晚服,11月9日二诊:服药后,头昏眼花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脉弦缓,舌红、苔薄黄,守前方6剂。11月18日三诊:诸症消失,血压150/90毫米汞柱,继续服眩晕合剂5剂,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停药后半年未见复发。

小结

  我们采用的眩晕合剂,是由二陈汤、二至丸、金匮泽泻汤加菊花、牛膝、益智仁所组成。二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补土,二至丸益肝肾补阴血;泽泻汤健脾行水除痰;菊花明目而清头风,牛膝可引气血及其浮越之火下行,益智仁功能温肾健脾,宁心安神;诸药同用,可滋补肝肾,健脾求本,充髓补血,故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以上有关眩晕症的中药验方内容由桂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于昌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