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偏方锦集网专注于中医验方、单方、经方及民间偏方和中医医案的搜集与整理,仅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中医验方偏方锦集
专注于中医验方、偏方及中医医案的整理与分享

“旋磁白部汤”治疗百日咳

时间 :2025-10-18 作者 :王继安 来源:验方偏方锦集 浏览 : 分类 :儿科验方
旋磁白部汤中取旋复花疏肝降逆和络,磁石平肝镇纳,白芍柔肝缓急,百部贝母化痰止咳而不燥,蝉衣疏散上焦之风热,黄芩善清肝肺之火,枇杷叶理气化痰,鹅不食草通利肺窍,全方有镇(清)肝以解其痉,化痰以止其咳之效

  笔者自拟“旋磁白部汤”治疗小儿百日咳,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对痉咳期疗效颇为满意,现就所收集的110例总结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110例中男性54例,女性56例;年龄3个月~8周岁,以6个月~4岁为多;病程7~38天,大多在25天以内。多数患儿具有典型的百日咳症状,血白细胞多在1万/立方毫米以上,淋巴细胞占45~86%。

方药组成

  旋复花(包)4~8克,灵磁石(先煎)10~15克,白芍6~5克,百部6~9克,鹅不食草6~9克,蝉衣(杵)3~5克,黄芩5克,大贝母4~6克,枇杷叶(蜜炙,包)4~6克。

  咳而呕吐痰诞者加半夏、陈皮;舌红苔少、口干欲饮者加南沙参、麦冬;苔黄腻者,加瓜蒌皮;咳血或鼻衄者,加黛蛤散(包)、白茅花;痉挛性咳嗽较剧者,选炙僵蚕、全蝎、蜈蚣或干地龙粉另兑服;球结膜出血者加桃仁、红花及藕节等。

旋覆花

治疗效果

  以痉咳完全消除,无显著的连续咳嗽为痊愈。110例中服3~5剂而愈者41例,服6~8剂而愈者33例,服9~11剂而愈者29例,服12剂以上而愈者7例。有8例(占7.3%)因合并肺炎均配合西药治疗而愈。病程短者疗程较短。

体会

  本病患儿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咳嗽阵阵,咳则连续十数声或数十声,少顷又作,或咳而呕吐痰诞、食物,涕泪交进,其末有鸡鸣样回吼声,入夜为甚,面红目赤,神烦不安,两胁牵痛,双手紧握,仰面引颈,肢动如搐,弯腰屈膝,或咳血、鼻衄,或白睛瘀血,甚则一时出现两目上视,面唇青紫。《素问·咳论》中有“肝咳之状,咳引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清代陈复正氏《幼幼集成·咳嗽证治》谓,“咳而面青多怒,痰诞壅盛而发搐者,盖因咳嗽声不能转,所以瞪目直视,此肺病兼见肝证。”清代沈金鳌氏《幼科释谜·咳嗽原由证治》谓:“有一症,咳嗽至极时,顿呕吐,乳食与痰俱出尽,方少定。此名风痰壅盛,肝木克土。”对具有这些特殊症状的咳嗽,辨其病位不仅在肺,且与肝也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本病在痉咳期的病机是:痰热蕴肺,肝气上逆,痰气交阻,升降失调。故自拟“旋磁白部汤”主张肃肺镇咳化痰,清肝调气降逆之法,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旋磁白部汤”中取旋复花疏肝降逆和络,磁石平肝镇纳,白芍柔肝缓急,百部、贝母化痰止咳而不燥,蝉衣疏散上焦之风热,黄芩善清肝、肺之火,枇杷叶理气化痰,鹅不食草通利肺窍,全方有镇(清)肝以解其痉,化痰以止其咳之效。

  以上主要介绍了百日咳痉咳期用“旋磁白部汤’治疗的一点体会,至于痉咳缓解后多见肺家气阴不足之象,其治疗皆如常法,不再赞述。以上有关百日咳的中医验方内容由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王继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