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偏方锦集网专注于中医验方、单方、经方及民间偏方和中医医案的搜集与整理,仅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中医验方偏方锦集
专注于中医验方、偏方及中医医案的整理与分享

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时间 :2025-10-16 作者 :胡建华 来源:验方偏方锦集 浏览 : 分类 :皮肤科医案
目前国内外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除用药物治疗外,也有人使用激光(He-Ne)音频电疗法及针灸疗法等,疗程长短不一,本文根据中医辨证,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法为主,并适当配伍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病毒作用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药,如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并根据皮疹情况分别外用了雄黄洗剂利凡诺氧化锌油膏鱼石脂泥膏,以促进皮疹消退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我们从1980~1983年间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了132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32例均为门诊病例,男68例,女64例,年龄3~83岁,其中3~10岁1例,11~20岁5例,21~30岁17例,31~40岁14例,41~50岁36例,51~60岁31例,61至70岁19例,71~83岁9例;以41岁以上者为多,共95例,占72%。发病季节以6~11月者为多,共78例,占59%。

  本组132例患者中,自觉疼痛者93例(70.5%),疼痛伴痒者32例(24.2%),麻木沉重感者3例(2.3%),瘙痒者2例(1.5%),无明显自觉症状者2例(1.5%);疼痛为本病主要自觉症状,41岁以上患者自觉症状较重。

  发病部位侵犯三叉神经者13例(9.8%),颈丛神经者10例 (7.6℅) , 臂丛神经者12 例(9.1%),肋间神经者55例(41.7%),腰骶神经者39例(29.5%),同时侵犯两支神经者3例(2.2%);部分患者合并痛瘤、高血压病、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患。

yanfang

治疗方法

  132例患者均按中医辨证以服中药治疗为主,其中除15例同时服用病毒灵、肌注维生素B1、Biz外,余均加服维生素B、谷维素,并根据不同皮损分别外用雄黄洗剂、利凡诺氧化锌油膏或鱼石脂泥膏。

  1、热盛型:水疱壁紧张,周围皮肤潮红,自觉剧痛或伴瘙痒,常有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药用龙胆草9克,生栀子6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大青叶30克,连翘10克,泽泻10克,元胡10克,车前子10克,川楝子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板蓝根30克,甘草6克加减。

  2、湿盛型:炎症较轻,水疱壁松弛,疼痛较轻多伴痒,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缓或沉滑,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药用白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元胡1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楝子10克,生薏仁30克,甘草6克加减。

  3、气滞血瘀型:皮疹消退,但仍自觉疼痛,舌质暗、苔白,脉弦细,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药用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胡10克,陈皮6克,全丝瓜10克,鸡血藤15克,木香10克,大青叶30克,生薏仁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芎9克,白芍10克加减。

治疗结果

  132例中皮损消退最快者2天,最慢者17天,平均7.5天。疼痛消失最快者3天,最慢者30天,平均10.6天。

典型病例

  例一:张×,女,3岁,病历号26378,1983年12月13日初诊,就诊前一天洗澡时发现胸背部长水疱,自觉症不著,诊见自右侧脐部至右侧背部有密集成簇的大米至黄豆大水疱,呈带状分布,基底鲜红,疱壁紧张,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处方:黄柏4克,黄芩4克,大青叶10克,生薏仁10克,板蓝根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泽泻4克,冬瓜皮5克,元胡3克,川楝子4克,陈皮3克,3剂,外用利凡诺氧化锌油膏。

  12月16日,水疱消退留褐红色痂皮,继服上方加当归4克,4剂。至12月20日,皮损全部消退,临床治愈。

  例二:席XX,女,26岁,病历号50977,1983年12月1日初诊,患者于4天前感冒后,自觉身上瘙痒,掻抓后即感疼痛如刀割,即到XX医院诊治,诊断为带状疱疹,予龙胆泻肝丸、牛黄清心丸、吗啉胍、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并施以针灸,均无效,病情继续加重,水疱增多,疼痛难忍,不能入睡,诊见患者两手握患处呻吟不已,自右侧乳房下至右上背部有带状分布皮损,窄处约2~3厘米,宽处可达15厘米,为多数大米至黄豆大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部分水疱呈黑红色,基底潮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治。处方:黄柏10克,黄芩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泽泻10克,冬瓜皮15克,路路通6克,车前草子各10克,连翘10克,生地15克,大青叶30克,生薏仁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首乌藤30克,酸枣仁10克,陈皮6克,3剂。嘱患者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C,外用利凡诺氧化锌油膏。

  12月4日,水疱已消退,残留少量血性结痂,脱屑,疼痛明显减轻,12月9日,已不痛,略痒,皮损基本消退,残留褐黄色色素沉着斑,上方继服3剂,临床治愈。

讨论

  带状疱疹与祖国医学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证相类似,其病因系主要由肝胆热盛、湿热内蕴和气机阻滞所导致,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本病好发年龄逐渐移向中老年,尤以免疫力低下及恶性肿瘤者较多见,在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可出现全身性播散性带状疱疹。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大约有10%的患者,皮损消失后可遗留神经痛;但40岁以下者罕见有后遗症。本文132例患者有3例患有恶性肿瘤(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各1例),占2.3%,其中1例胃癌患者皮损同时侵犯腰骶及肋间神经,此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根据本组病例观察,40岁以上者较多(占72%),且自觉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与文献报告基本相似。本文132例患者中,性别与发病率无明显关系,发病季节以6~11月较高,占59%。发病部位据文献报告胸背部最高,可达42~52%,本组侵犯肋间神经者55例,占41.7%。

  目前国内外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除用药物治疗外,也有人使用激光(He-Ne)、音频电疗法及针灸疗法等,疗程长短不一,本文根据中医辨证,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法为主,并适当配伍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病毒作用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药,如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并根据皮疹情况分别外用了雄黄洗剂、利凡诺氧化锌油膏、鱼石脂泥膏,以促进皮疹消退。以上有关带状疱疹的中医验方内容由北京市西城区中医医院皮肤科胡建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