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偏方锦集网专注于中医验方、单方、经方及民间偏方和中医医案的搜集与整理,仅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中医验方偏方锦集
专注于中医验方、偏方及中医医案的整理与分享

补阳还五汤合万灵丹治疗乳中结核

时间 :2025-09-28 作者 :雍宗佑 来源:中医验方偏方锦集 浏览 : 分类 :外科医案
病例一李XX,男,50岁,患者于1981年初发现右乳房有一硬肿,如枣大,并隐隐作痛,于1982年6月24日初诊,诊时右乳能摸到约86厘米的肿块,推之不移,皮色不变,患处不发热,伴有头痛口苦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自觉腹满,胸肋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烦怒时肿块及疼痛明显增加,切其脉细弦,舌质红无苔,舌尖紫绛,细问情由,知患者曾多年情志郁闷不顺,证属肝气郁结,形成肿块,法宜行气活血,兼理肝脾,拟补阳还五汤加柴胡青皮焦栀田三七,连服35剂,外用万灵丹敷患处,初时隔日一换,后期5日一更,计换13次,症获痊愈,至今未发

  补阳还五汤,原出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原意用于治疗痿证和中风后半身不遂,近年来,笔者引伸运用于治疗乳中结核,同时用自制之“万灵丹”外敷,疗效满意,笔者共治疗18例,除1例效果不显,1例因故中断治疗外,其余16例均治愈,现举例于下。

  病例一:李XX,男,50岁,患者于1981年初发现右乳房有一硬肿,如枣大,并隐隐作痛,于1982年6月24日初诊,诊时右乳能摸到约8×6厘米²的肿块,推之不移,皮色不变,患处不发热,伴有头痛、口苦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自觉腹满,胸肋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烦怒时肿块及疼痛明显增加,切其脉细弦,舌质红无苔,舌尖紫绛,细问情由,知患者曾多年情志郁闷不顺,证属肝气郁结,形成肿块,法宜行气活血,兼理肝脾,拟补阳还五汤加柴胡、青皮、焦栀、田三七,连服35剂,外用“万灵丹”敷患处,初时隔日一换,后期5日一更,计换13次,症获痊愈,至今未发。

yaogao

  病例二:张XX,女,36岁,于1983年3月31日初诊,自诉右乳胀痛1年,始觉胸肋胀痛,继则闷胀集中于右乳,进而能摸到右乳房有硬核,常伴头昏、恶心、四肢厥冷、肢体胀痛等症,并较往年怕冷,触诊能摸到右乳有约8×5厘米²肿块,皮色不变,肿处凉冷,脉细,舌淡无苔,证属寒凝气滞,法宜活血化瘀,兼以驱寒理气,拟补阳还五汤去地龙,加桂枝、附片、木通、香附,连服15剂,外用“万灵丹”敷患处5次,症状消失,至今未复发。

  体会:乳中结核一症,包括乳癖、乳劳、乳疠等,本证的成因,过去多从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论,但依此论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笔者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血不和,百病变化而生”的道理,认为本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血凝滞,因而立行气话血化瘀一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辅以“万灵丹”外敷,以此达到行气活血、祛瘀散结之目的。

  附万灵丹方:系已故长沙市外科名老中医周汉民验方。组成:雄黄、乳香、没药、白芷、肉桂各50克,血竭30克,细辛、山奈、山甲珠、土贝母各25克,麻黄100克,天南星75克,冰片25克,樟脑100克,麝香5克,轻粉3克。制法:诸药碾粉,再入樟脑、麝香、冰片、轻粉,置杵缽中久杵。用法:按患处大小,以本粉末0.5~1克左右,置敷料(夏秋宜用医用纱棉垫揩消炎止痛膏;冬春可用伤湿止痛弯)中贴患处,夏秋隔日一换,冬春3日左右一换。以上内容由长沙市东区医院中医外科雍宗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