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难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有些患者有疑问:为什么我俩是相同部位的病,医生给他开了核磁共振,给我开的却是CT?为什么我都做了CT,医生还让我做核磁共振?
其实,核磁共振和CT的成像原理不同,所适合检查的疾病也会有所不同。核磁共振与CT优势比较
成像原理
CT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查,它的成像原理也是通过X光穿过人体,而不同的是,它是分层穿过,然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好像把一個西瓜切成很多片来看,所以它会比X光片看得更清晰。CT成像的时间较快速,可在几分钟内对身体进行全面扫描。
核磁共振检查是把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利用外加磁场改变水质子周围电子的自旋方向,然后通过这个原理产生的质子成像。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核磁共振检查一般在30分钟之上。
检查对象
CT一般分为平扫和造影增强扫描。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主要应用于对比度比较大的组织,如肺和骨骼。多数脏器及组织的肿瘤检查通常需要增强扫描以帮助诊断。增强扫描是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碘剂(如碘帕醇)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灶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核磁共振适用于高水分组织的检测,对于软组织疾病,如直肠、子宫、关节肌肉等清晰度都会优于CT。所以,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为了更好地观察软组织状况,最好选择磁共振。CT可作为观察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的有力补充。
CT检查时在软组织的界面上容易产生严重的伪影,严重影响局部结构的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则没有伪影,对于小脑、脑干、椎管内的病变等检查明显优于CT。由于天然对比差,CT用于心脏和血管病变的检查时必须使用对比剂;而核磁共振可利用血液流动的特性进行成像,在不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就可清晰显示血管结构。
此外,有些疾病可能进行一种检查就够了,但有些疾病却是要多种检查配合的,如小于2公分的肝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指南要求,就需要两种影像检查联合才能进行诊断。
辐射
由于CT是通过X线进行检查的,所以它会对人体造成些许损伤,但目前已经有很多技术尽可能地减少伤害,比如用低剂量的检查技术,还有非常严谨的防护设备的应用,这样做一次CT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有限的。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建议短时间内频繁地做CT检查。另外,有怀孕打算或者已经怀孕的朋友不能做CT。
核磁共振不需要注射造影剂,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基本没有的。但是核磁共振也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如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就不建议做核磁共振;带有心脏起搏器等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也必须在医生评估后在调制过的设备下进行检查。
价格
普通的CT检查一个部位大概300~400元,而磁共振检查的费用是CT的几倍,价格比较高,对于经济有限的人来说,频繁进行检查会给经济造成负担。
因为不同的机器适合不同疾病的诊断,患者需要检查的时候,要相信临床医生的选择,毕竟,他们比你要懂得实际需要。
此外,中心闫主任说,近几年流行的PETCT,主要是将人体内某种营养物质,像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等,标记上放射性核素,再通过CT扫描观察它们在体内的代谢聚集情况。它能够发现早期的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征兆,但费用较贵,适合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度疑似患者,不建议普通人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