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偏方锦集网专注于中医验方、单方、经方及民间偏方和中医医案的搜集与整理,仅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中医验方偏方锦集
专注于中医验方、偏方及中医医案的整理与分享

柴胡清营汤加减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

时间 :2025-10-16 作者 :韩志忠,唐群 来源:验方偏方锦集 浏览 : 分类 :儿科医案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以间歇型持续性高热皮疹及关节症状为主征,从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多属祖国医学温病学的范畴,以见发热发热时烦躁不宁口不甚渴斑疹隐隐或斑疹透露或出血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状为主,其传变规律(卫气营血传变程序)不够典型,常不见卫分气分临床表现,临床所见以营血症候为主,变应性亚败血症的热型往往表现为弛张热,每日体温波动可达34C,寒热往来,高热可于数小时内下降,表现为少阳经症状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综合征,本病以间歇型发热,易变性与复发性皮疹,关节症状和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为临床特征。近4年来,我们对收治的10例患者采用柴胡清营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2~13岁9例,26岁1例,以儿童居多,其中2~10岁者占7例;男性4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4:6。病史最短者16天,最长者3个月,平均46天。

  诊断标准:患者间歇型发热,发热时呈弛张型高热,寒战,斑点状、麻疹样和荨麻诊样皮疹,关节疼痛,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复多次血培养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正常,外周血液中查狼疮细胞阴性,抗菌素治疗无效。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除有少阳经症状寒热往来、口苦、脉弦外,多以见营血症状为主,其中表现为发热7例,谵语2例,躁扰不安2例,神情淡漠5例,肌衄1例,鼻衄4例,黑便2例,麻疹样皮疹6例,荨麻疹样皮疹3例,斑疹隐现者1例,舌红绛9例,脉细数8例。

治疗方法和疗效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中有4例过去曾用过激素、消炎痛、氯喹、水杨酸制剂等西药治疗,因疗效不佳而改用中药柴胡清营汤加减治疗。处方:柴胡8克,生地12克,广角粉6克(冲),玄参10克,知母10克,赤芍10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龙胆草6克,子芩10克,槟榔12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青蒿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若热毒症状重而便秘者加川军5克,羚羊角粉0.3克(冲);倦怠、苔腻、便溏有挟湿表现者,选加藿香10克,川朴8克,苡仁20克,苍术8克;病久体虚者去广角粉、紫草、龙胆草,加黄芪12克,当归10克。

方剂3

  疗效观察:本组10例用柴胡清营汤加减进治后,全部热退,皮疹消除,关节症状消失,外周血象正常,经随访一年未复发,临床评为治愈,退热时间为5~21天,平均12.6天;皮疹消退时间为3~12天,平均8天,疗程最短者为5天,最长者为23天,平均14天。

  典型病例:宋XX,女,6岁,住院号24595,1981年12月23日如院,患者一月前开始高热,发热时周身出现皮疹,伴有关节疼痛,曾在当地卫生院用解热镇痛剂、激素、抗菌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收住本院内科后,诊断为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用西药水杨酸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无效,于1981年12月31日邀中医会诊,诊见患者发热畏寒,每日下午发热38~41°C,下半夜热退,发热时烦躁,有时鼻衄,周身皮肤出现团块状荨麻疹,伴有关节疼痛,口不甚渴,舌质红绛少苔,脉象弦细数,查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2厘米,质软、触痛不明显 血红蛋白10克%,血红细胞400万/毫米3,白细胞14200/毫米3,中性粒细胞85%,血沉48毫米/1小时,肝功能正常,肥达氏反应阴性,血粘蛋白243毫克%,血培养三次均阴性,证属火毒内盛,侵入营血,拟柴胡清营汤加减进治。处方:柴胡8克,生地12克,广角粉5克(冲),玄参8克,麦冬8克,丹皮8克,赤芍8克,知母8克,连翘8克,紫草10克,银花10克,子芩8克,龙胆草5克,青蒿8克,甘草6克,服药5剂后热退,团块状荨麻疹消失,舌质由绛转红,上方去青蒿、龙胆草、广角粉,继服5剂,诸症消失,精神转佳,食欲增加,于1982年1月16日出院,1983年9月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以间歇型持续性高热、皮疹及关节症状为主征,从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多属祖国医学温病学的范畴,以见发热、发热时烦躁不宁、口不甚渴、斑疹隐隐或斑疹透露、或出血、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状为主,其传变规律(卫、气、营、血传变程序)不够典型,常不见卫分、气分临床表现,临床所见以营血症候为主,变应性亚败血症的热型往往表现为弛张热,每日体温波动可达3~4°C,寒热往来,高热可于数小时内下降,表现为少阳经症状。《温热经纬》日:“邪在少阳者,可按法而投”。我们选用了柴胡清营汤加减治疗,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少阳之邪热;广角粉、生地、玄参、紫草能清营、凉血、解毒,加银花、连翘起“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功。若发热时间较长,病久夹有虚象者宜减少苦寒药味,以免伤胃气,可加黄芪、当归以补虚;有夹湿表现者加藿香、川朴、苡仁、苍术以化湿。而单纯以虚象为主或湿热表现为主者本组病例没有见到。由于病例太少,其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以上有关变应性亚败血症的中医验方内容由江苏赣榆县人民医院韩志忠,唐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