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来,笔者从补肾燮理阴阳立法,自拟妇更饮为基本方,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整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5例,年龄为43~57岁,平均52岁,绝经前期7例,绝经期3例,绝经后25例。
临床表现均有:乍凉、乍热,自汗盗汗,头面潮红,眩晕,腰痠,耳鸣,筋骨痠痛,心烦少寐,急躁易怒,或伴见神疲乏力,纳食减少,其中6例兼有血压升高。全部病例经必要的理化检查,除外有关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以妇更饮为主,随证加减施治,未使用任何西药。方由生地15克,紫草15克,仙灵脾10克,桑寄生15克,炒当归10克,钩藤15克(后下),制香附10克,生麦芽15克组成。
加减:肝郁心虚,脏躁神烦加淮小麦、炙甘草、红枣;脾弱少运,纳差便溏加党参、白术、山药、茯苓;水亏木旺,烦躁易怒,血压偏高加熟女贞、墨旱莲、夏枯草、石决明;阴虚血少,失眠心悸加北沙参、麦冬、制首乌、酸枣仁、五味子;阳浮液泄,自汗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白芍。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治疗结果:35例中服药最多者47剂,最少5剂,平均服12剂。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追访二月未发,共24例。好转:症状体征显著减轻或部分消失,共10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
病案举例:华XX,女,51岁,工人,门诊号41538,1982年7月15日初诊,经闭两载有余,时时汗出,头晕耳鸣,腰痠膝软,迩来乍寒乍热,面颈轰然火升,心悸虚烦,夜难入眠、舌暗红苔薄,脉象细软,妇科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证属肾虚阴阳不足,心肝失和,治法益肾、调补阴阳、养心安神。处方:生地黄15克,紫草15克,仙灵脾20克,钩藤15克(后下),酸枣仁10克(炒),生甘草5克,淮小麦30克,红枣5枚,生白芍10克,糯稻根30克,桑寄生15克,制香附10克,生麦芽30克,5剂。药后寒热得罢,汗出减半,夜寐转安,效不更章,原方续进七剂,身和汗止,诸症俱瘥。二月后追访,病未复发。
讨论:一、辨证主肾虚,须审脏气失衡。妇女更年期症状的出现,即系内在肾虚的反映,在肾有阴虚阳虚之分,累及他脏会引起脏气间的失衡,然而阴阳失衡是其常,脏气偏颇是其变,主次宜分,常变当辨,用药才能应手。二、八脉必受损,尤累冲任维脉,肾亏冲任脉亦亏,所以月经紊乱或绝经,水火之脏不能滋发,阴阳维脉必虚,故见乍寒乍热,筋骨疼痛。三、治肾当用补,贵在燮理阴阳。该病以肾虚为本,治疗以益肾扶元,协调阴阳为原则。妇更饮有滋水温肾,燮理阴阳,通调气血,拨偏颇返于平衡的功用,以之治疗肾虚精气不足、阴阳俱弱的更年期综合征,确有一定疗效。
然而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要在辨证施治,“以平为期,设若泥方不变,其弊滋多”。以上有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验方内容由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张志坚,朱雄华,张福产提供